“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启动,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推进,药品生产工艺核对上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落地,药包材、药用辅料关联审评审批制度确立,医药工业“十三五”规划指南亮相^2016年,对于中国医药行业来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更是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顶层设计下进行深刻变革之年。
上述政策的实施给医药行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具体影响?当深化改革遇上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医药行业如何做强?医药企业创新成长的结构性机会在何方?这些已成为业内外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
在经过30年快速成长之后,中国仿制药正完成一次质量与疗效的大冲关。12月6日,第四届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暨西太平洋地区草药协调论坛在南宁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仿制药质量提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副局长吴浈在论坛上强调,去年8月中国启动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其中,提高仿制药质量是一个关键问题。中国是仿制药大国,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仿制药。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使其在质量和疗效上实现与原研药的相互替代,对提高药品质量,促进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注质量内核
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CFDA成立以来为保证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提高我国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意义重大,同时也为中国制药进军全球仿制药市场埋下了伏笔。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相关负责人指出,对已批准上市的仿制药进行一致性评价是历史性补课。过去,我国批准上市的药品没有与原研药进行一致性评价的强制性要求,有些药品在疗效上与原研药存在差距。历史上,美国、日本等国家也都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可使仿制药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一致,在临床上可替代原研药,这不仅能节约医疗费用,也可提升我国仿制药质量和制药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在我国是补课,也是创新。做到与原研药质量、疗效一致,中国制药离创制新药也就不远了。
“当前,我国临床用药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许多跨国药企的专利药已过专利期,但价格依然高高在上,有的药品甚至垄断了临床,造成国内用药贵。”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松说。
事实上,我国部分仿制药与原研药在质量和疗效上存在差异有着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之前,我国药企很难拿到原研药品,许多仿制药是从文献上找到化合物结构自己合成的,这样生产出的仿制药未与原研药进行质量、疗效的对比。2007年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之前,我国仿制药仿的是原研药的标准。
开展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的重要意义,体现在4个“有利于”上:
一是有利于提高药品的有效性。新中国成立以来,仿制药在保障百姓健康和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仿制药虽然能够保证安全性,但部分品种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相比存在差异。通过一致性评价工作,我国仿制药质量水平能得到大幅提升,百姓用药的有效性也能随之得到保障。
二是有利于降低百姓用药支出,节约医疗费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其质量跟原研药一样。临床上优先使用这些“可替代”的仿制药,能大大降低百姓的用药负担,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三是有利于提升医药行业发展质量,推动医药产业国际化。我国是制药大国,而非制药强国。在国际医药市场,我国还是以原料药出口为主,制剂出口所占的比重较小,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剂水平相对落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将持续提高我国药用辅料、包材以及仿制药质量,加快我国医药产业优胜劣汰、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制剂生产水平,进一步推动国产制剂走向国际市场。
四是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品质量是供给侧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也是结构性问题。仿制药质量提高了,临床上实现与原研药相互替代,就能推动药品生产领域的结构性改革,改变现在原研药垄断某些医院市场的局面,有利于降低医药总费用支出、淘汰落后产能。药企通过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能提高创新能力。制剂是有效成分、辅料和包材的有机结合,一致性评价将促进企业更多地进行生产工艺和辅料、包材的综合研究,提高制剂水平。
全力冲刺目标
按照今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以及今年5月CFDA发布的关于落实意见有关事项的106号公告要求,药企要在2018年底前完成289个基本药物口服制剂的评价工作,涉及国内批准文号17000多个、进口注册证104个,国内企业1817家、境外企业42家,活性成分197个,除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盐酸小檗碱以外,基药口服固体制剂全部收录其中。
“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将引发我国仿制药市场的一次大洗牌,优胜劣汰是大势所趋。”同写意论坛发起人、科贝源(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增江说。
截至目前,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距最后的时限越来越近,每家参与药企都在全速向目标冲刺,一系列配套政策也迅速出台。
据了解,为推进该项工作的进行,CFDA专门成立了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统筹协调,已发布<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征求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指导原则等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同时,一致性评价办围绕业界关心的参比制剂、品种申报、评价方法等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场免费培训,在门户网站设立专栏并及时更新,做到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目前,业界已达成共识,该项工作要翻越参比制剂、生物等效性试验(BE)两座大山。9月9日,中检院建立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平台参比制剂备案模块上线试运行。药企正积极提交参比制剂备案,中检院定期发布参比制剂信息。
中检院公开信息显示,截至9月30日,共接收参比制剂备案2496件,备案总数中289个基本药物品种参比制剂备案数为1351个,已有参比制剂备案的共计208个品种。一致性评价办相关负责人指出,289个评价品种中,仅剩80多个品种没有企业备案参比制剂,这些没有备案的品种大多是改良品种,涉及改规格、改剂型、改碱基、改酸根和地产化等问题,这些品种是一致性评价的难点。
据悉,针对一致性评价难点问题,CFDA已于近期先后组织起草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中改盐基药品评价一般考虑(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公开征求意见。同时,中检院正在组织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翻译美国FDA的橙皮书和日本的橙皮书,尽快为药企提供参比制剂依据。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有许多从未遇到的困难,牵涉医药工业的方方面面,希望大家同心协力,一道前行。”中检院相关负责人说。
文/<中国医药报>记者 方剑春
|